梁在中:制造强国离不开企业家扎根中国市场,离不开企业家精神的代代弘扬。改革开放以来,一大批有胆识、勇创新的企业家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、民族特色、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,新一代企业家应继续传承和发扬。
一是有热情。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制度环境为前辈提供与世界竞争的机会,成就了老一辈企业家,也为新一代企业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。我们对这片土地充满热爱和尊重,知道自己从哪里而来,为什么会走到这里。
二是有格局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,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。要有广阔的心胸格局,深刻领会天下为公的情怀,学会在利他的决定中找到内心平衡,从更伟大的意义中寻求治愈之道,这是多年来我们能够坚持做企业的心力支撑,也是中国经济的韧性所在。
三是有定力。能够沉下心来,踏实做实业。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,老一辈优秀企业家普遍具备艰苦朴素、踏实肯干的品质,新一代企业家同样应该如此。在工业互联网领域,既要掌握白领、金领的技术手段和经营理念,也要能沉下心做蓝领,让工业互联网真正进入场景。
四是有勇气。开放自我,做敢吃螃蟹的人。新一代企业家的成长不能局限于树下,在成长中,实现自我突破更为重要。
《瞭望》:新一代企业家在实践中具体应该怎么做?
梁在中:总体来说,新一代企业家的成长之路要时刻保有民营企业家的“四千”精神,即走遍千山万水、说尽千言万语、想尽千方百计、吃尽千辛万苦。
首先,把准时代所需。将自身发展同国家的发展、群众的需要相结合,将自身的能力融入强国建设。例如在工业互联网领域,深刻理解中国工业化从一穷二白起步,到逐步加入国际分工,再到走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、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变化,深刻理解数字化之于工业的重要意义。
自数据正式被纳入生产要素范围后,数字化政策环境持续构建、地方数字化建设积极落实、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;此前互联网平台企业主要布局消费领域,在制造业领域还大有可为。这是我对于数实融合时代的认识,也是创建树根互联的考量。
其次,扎根市场、获得市场认可。打造工业互联网并非易事,在战略路径选择、核心业务搭建、关键资源积累、客户渠道拓宽等方面,树根互联曾面临诸多困难。
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是深度融入市场环境,在工业各细分领域不断调研、探索,抓住企业发展痛点、明确企业发展诉求。伴随对经营主体了解的逐步深入,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愈发完善,越来越多领域的企业纷纷提出合作意愿。2022年,树根互联连续第四年上榜Gartner全球工业互联网魔力象限,推动了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持续壮大。
再次,立足中国、放眼世界。最初了解到工业4.0时,为深刻理解其内涵,我曾专门赴德国、美国等地学习交流,并与中国制造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,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奠基。
通过海外学习我也看到,中国是全球最有潜力的大市场,具有最完备的产业配套条件,加之中国人民的勤奋基因,制造业未来的活力和空间不可限量。因此,企业家要在国际市场上锻炼成长,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,不断开阔眼界。
最后,回馈时代、承担社会责任。当下,已有越来越多企业家投身各类公益事业,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。作为其中一员,我于2013年创立三一基金会,为贫困学子提供教育公平机会,带领他们开阔视野、实现自我潜能并反哺社会;为公益事业储备研究、评估人才,推动公益发展科学有效;结合三一的工程机械优势,让机械力量赋能救灾救援行动,多年前的汶川地震、近期的土耳其地震救援中,三一基金会从未缺席。
"p"